chunbaby62溫柔而堅定陪伴面對錯誤 scaled e1617761966246

(親子教育)溫柔而堅定的陪伴孩子面對錯誤

親子教育

去年端午連假在回台北的高鐵站裡,我和孩子們買壽司準備上車前吃,三人各拿一個盒子挑選著自己想吃的,突然聽到一婦人大吼:「你踩我的腳做什麼!」,我和老大妡妡轉頭一看,婦人正怒視著五歲的安安,我看到安安整個人愣住,趕緊提醒她説對不起,安安被突來的大吼嚇得呆住,我再度提醒安安仍睜著大眼沒反應,姊姊見狀馬上代替妹妹先跟對方道歉,對方也意識到自己突然大吼嚇到孩子了,也直跟我們說沒關係,事件暫時結束。

驚魂未定的安安,雙手捧著一盒壽司又不小心打翻,當下我其實很惱怒,因為在之前我希望她的壽司盒讓我拿著,但安安想和姊姊一樣獨立行動所以堅持自己拿著,我也提醒她拿好別打翻了,就在壽司盒落地時她看了我一眼,我想那時我的眼神殺氣應該很重,她連忙低下身將壽司一個個撿回盒子(有塑膠袋包裝),期間我和她都未發一語。

事後回想起來,那時她小小的背影好孤單,我承認當下自己真的有情緒,同時也覺得孩子要為自己的決定負責,所以沒有出手幫忙。當我結完帳緩了緩情緒,我帶她到旁邊溝通,「有錯就應該主動道歉,本來就不是每個人都會因為你年紀小就不計較。為什麼剛剛都不說話呢?」安安回答我:「因為我好害怕。」

啊!原來當時我忽略了孩子的心情,我只是急著解決問題,如果當下我能溫柔一些,先體貼到安安的內心變化,我相信她會更有力量去面對自己的錯誤,或許也可以避免後續接著分神打翻壽司的事件發生。這個社會隨時會給我們的孩子上社會課的「震撼教育」,雖然堅持規則是很重要的,但溫柔是可以並存的,我期許自己能溫柔而堅定地陪伴孩子面對錯誤,給孩子力量與勇氣去承擔結果。

去年中秋我們再度回到鄉下過節,晚餐前約定好乖乖吃完飯,然後帶孩子們去玩仙女棒,吃飯從不需要人催促的姊姊很乖的把飯菜吃完,而一向吃飯很慢的安安依然邊吃邊含飯,我下了最後通牒告訴她,在幾點幾分我就要帶姊姊出門玩仙女棒,如果她也想去必須在時間內完成,最後安安還是沒有吃完飯,於是眼看著我和姊姊出門後就開始哭了,當我和姊姊玩完返家後,安安請求我再帶她出去玩仙女棒,一向對孩子是說到做到的我,沒有答應她的請求,安安又開始耍賴的哭了起來,旁邊的阿姨已經被她哭煩,邊講道理火氣也上來了:「你哭什麼哭?你媽媽之前就跟你說了…」。

這樣的對話你是不是很常見,然後小孩通常也是越哭越大聲?!

孩子當然知道自己錯了,但「知道是非」(理性)與是否「感到難過生氣」(感受)其實是兩回事,尚年幼的孩子沒辦法這麼成熟的控制情緒,是需要大人的同理和引導,但我們大人總是習慣先說理再說理,然後大人就生氣了(我自己舉手承認)。

先溫柔同理再說理,原來孩子只要需被人理解的安慰這麼簡單

我示意阿姨不要再說下去,因為情緒上頭的孩子說再多也只是嘴疼啊,我低身跟安安說:「不能玩到仙女棒你很難過對不對?」原本哭泣耍賴的孩子情緒稍為緩和下來,對著我點點頭,「我知道你很難過,你可以難過,想哭的時候媽媽在旁邊陪你…」,突然想到年輕時的流行歌曲的歌詞:「想哭就到我懷裡哭」,有什麼比這句話更能讓人感到安慰呢?!很快的安安就停止哭泣了,我才再繼續跟她說道理,同時她也跟我溝通她的想法,其實很多時候我發現孩子不是不知道自己錯了,而是還不夠成熟有面對錯誤、承擔的勇氣。最後,我們約定好下一次,終於在今年過年返鄉的時候,安安改善吃飯很慢的壞習慣也如願以償地玩到仙女棒。

先照顧好自己的心情才能同理再說理

如我一開頭提到的,面對事件發生已有情緒的大人是很難去體貼到孩子的內心變化,進而溫柔引導與堅定要求的,因為每個人都有主觀感受,所以學習客觀看待事件,同理孩子心情後採取互動的對話模式是需要改變思維多加練習的,市面上有許多教養書籍可以提供參考(推薦書籍:薩提爾的對話練習)。教養是一條修行的道路,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,雖然我們曾經是小孩,但面對孩子時,我們是已經當了很久的大人,忘了當我們這麼小的時候是怎麼想的,閱讀可以幫我們找回這些記憶,修行的路上我們一起加油吧!

♠好書推薦 薩提爾的對話練習

chunbaby62fbbanner8

You Might Also Like